<h1>中国书画网</h1>
首 页
网站简介
历代书画家
近现代名家
当代名家
院士展厅
分类展厅
书画销售
人体艺术
书画知识
联系我们
 
最新动态
+ 艺术动态
+ 书画征稿消息
+ 全国展览获奖入选名单
+ 拍卖消息
+ 书画展览消息
+ 书画收藏
+ 艺术争鸣
+ 书画新闻
参展指南
我要参展
参展须知
 
 
 您现在的位置: 大中华书画网 >> 书画知识 - 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在京亮相

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在京亮相

出自:中国书画报    发表时间:2010/5/20 20:50:36    点击率:1180

本报讯 (记者 李文慧)星云大师,本是一个闪耀在佛学界的名字,这次将他与书法并列,是在5月9日至15日的北京中国美术馆里。5月9日,由中国艺术研究院、中国美术馆与台湾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共同主办、台湾佛光缘美术馆承办的“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”在中国美术馆开幕。这也是星云大师首次在北京举办的个人书法展。

  此前,人们提到星云大师这个名字,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他在世界范围内创建的200余所寺院、10所佛教学院,还有22所美术馆、26所图书馆、12所书局、50余所学校等等与佛教、文化、慈善有关的功绩,实在不是书法。但是,当140余件大师的书法近作展现在观众眼前时,那平和敦厚、质朴安详的书风,那教人向善、启人心智的文辞,便一下子与书法有了关系,并且惠风拂面一般走进了观者的心里。

  星云大师,1927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县,1938年于南京栖霞山礼宜兴大觉寺出家。1967年于台湾高雄开创佛光山,树立了“以文化弘扬佛法,以教育培养人才,以慈善福利社会,以共修净化人心”的宗旨,出家72年来,致力于推动“人间佛教”的理念,为佛学教育、文化、慈善、弘法事业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。赵朴初先生曾用两个“最”字评价星云大师——“自有佛教以来弘扬佛法最有成就的大师”、“在全世界华人中有最高威望的大师”。

  在5月9日召开的“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”新闻发布会上,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这样评价星云大师:他缔造了许多佛教的盛事,他注重中华文化的弘扬,他通过佛学与文化的传播,促进华夏子孙携手、促进和谐社会发展。并说此次北京之展,展示了星云大师的思想和精神。

 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为这次展览作序。他在序言中评价星云大师的书法“尽善尽美”,其善在内容,其美在形式。他说,星云大师的字超越了一般书法理论的要求,无笔无锋、无位置经营,无骨无势、无横竖撇捺,但却神采生动,适眼合心,令人想到苏轼在《小篆般若心经赞》中说的那句话:“心忘其手手忘笔,笔自落纸非我使。”

  同时出席新闻发布会的星云大师,向大家解释了其“一笔书”的来历。大师自云从未正式练过书法,但因弘法的需要一写就是四十年。“一笔书”的由来是因为40多年前,自己因为过度饥饿而罹患糖尿病,近些年由此引发的并发症使得视力日益模糊,看书写字受到了很大的影响。因为眼睛看不到,于是在写字时只能用心揣摩字与字之间的距离,一笔下去必须一挥而就,不管这句话有多少字都要一笔完成,否则就不知道第二笔该从何处下笔了。

 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,星云大师充分展示了他的“人间佛教”理念,他幽默而浅显的表述、智慧而蕴含深意的语言,让人们理解了为什么他在弘法的历程中会有那么多的追随者。星云大师讲述了自1949年离开大陆后,对祖国的关注与思念之情;讲述了对“和谐社会”的理解;讲述了对“真善美”的诠释——说话要真、做事要善、存心要美;解释了艺术与宗教的关系——都可以达到感动人、教化人的目的。他娓娓道来,丝毫没有夹杂高深的佛学用语,都是极平常、极贴心的话,使人倍觉亲切、舒适。佛学,在他那里不是束之高阁的经卷,而是具有非常实在的意义,他将佛学潜移默化地用于指导普通人的普通生活。他的讲话数度被掌声打断。这也是不同于以往新闻发布会的一个特点。

  星云大师在谈到自己的书法作品时说:“我的字写得不好,请大家不要看我的字,权且看我的心吧。那是一颗还有一点忠诚、一点慈悲的中国心。”

  纵观展出的星云大师的“一笔书”,虽是一笔完成,却不见仓促,只见安详。与以往展览不同的是,展厅里陈设着星云大师这些年相继出版的著作,如《往事百语》、《迷悟之间》、《人间万事》、《解读幸福》、《人间佛教语录》等,可供观者翻阅。这些著作文章短小、文字浅白,却无不蕴含深刻道理,如心灵鸡汤一般潜移默化地滋养着读者的心。

  展厅里还陈设有几案,案上放有印着大师手书偈语的便签,观众可以随时临拓。临拓过程,也是启发心智的过程,很受观者欢迎,十余个座位几乎一直没有空闲,令许多外国观众也忍不住一试身手。

  “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”开幕式于5月11日举行,文化部副部长兼中华文化联谊会会长赵少华、国务院台办常务副主任郑立中、国家宗教局局长王作安及台湾嘉宾出席了开幕仪式,共同庆贺这场两岸文化界、艺术界、宗教界的交流盛事。

星云大师书法作品


 


 
 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广告联系 | 本站章程 | 版权声明 | 常见问题 | 联系方式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© 2008 -2010 汉唐书画网. All rights reserved. 粤ICP备16093847号-1 
总部:中国·北京 事业发展部:广东·惠州  联系电话:0752-2356123 邮箱:zhsh5000@163.com
中国文明网